銀海漂移素珍趙國棟孝北縣 全集最新列表 即時更新

時間:2016-10-20 17:19 /校園小説 / 編輯:姜雲凡
主角叫趙國棟,素珍,孝北縣的小説叫《銀海漂移》,本小説的作者是沈常青最新寫的一本校園、老師、異能類小説,書中主要講述了:a銀行孝天市分行安全保衞工作會議在孝北縣如期召開。 總剃上比較順利,&#...

銀海漂移

小説主角:王加林孝北縣趙國棟方紅梅素珍

作品歸屬:男頻

《銀海漂移》在線閲讀

《銀海漂移》第16部分

a銀行孝天市分行安全保衞工作會議在孝北縣如期召開。

上比較順利,節上還是出了一點紕漏:發放紀念品時,把列席會議的孝北縣公安局和花園鎮派出所的人員漏掉了。

散會晚宴結束,走所有的客人之,趙國棟把王加林和餘豐新到行室,劈頭蓋臉地訓斥了一通,責問他們,公安局和派出所的參會人員為什麼沒有紀念品?

王加林和餘豐新面面相覷,被問得眼直翻。

紀念品的數量、鞋子的規格和尺碼是保衞股負責統計的,運鞋是信貸股姚麗琴負責買回的,辦公室僅僅是據保衞股提供的名單負責發放而已,又怎麼知哪些人有紀念品,哪些人沒有紀念品?

嘿,辦公室是這次會議的牽頭主辦部門,出了問題,行拿你們是問也是理所當然的。

聽趙國棟發完脾氣,餘豐新慢慢皺起眉頭。

“噝……”他像牙似的了一氣,説:“不對呀!葉衞國從我這裏領走了四雙鞋子,怎麼會沒有公安局的呢?縣公安局來了兩個人,治安大隊隊和消防大隊隊,鎮派出所就來了一個所,總共三個人,加上葉衞國本人的,正好是四雙鞋呀!”

“你記倒不錯,他領走了四雙鞋。四雙鞋是按你説的人員發放的嗎?”趙國棟反相譏,“他們保衞股四個人憑什麼每人能領一雙新鞋子?支行請來的尊貴的客人反而沒有!辦公室是怎麼統籌的?你們兩個主任是麼樣當的?”

原來,葉衞國提供的“保衞股四雙”,是指他、宋司機和兩個經警,並不包括縣公安局和鎮派出所的三位客人。

餘豐新於是怒氣衝衝地退出行室,到保衞股去找葉衞國。

葉衞國被來之,面帶微笑,出一臉的無辜:“我以為會議工作人員都有紀念品呢!他們幾個人為了統計名單和尺碼,電話都打破了。這次召開的又是安全保衞工作會議,我造表時就把他們三個人算在裏面了。”

“那我們不是工作人員嗎?王主任不是工作人員嗎?”餘豐新越發怒火中燒,“辦公室每一個人都參與了這次會議的籌備和務工作,你造表時怎麼沒有統計在內?”

“我以為你們自己會安排呢!”葉衞國嘻皮笑臉地狡辯,“如果行領導覺得不該給他們三個人發鞋,我讓他們退出來就行了。不過,他們都穿過了,可能有點兒髒。”

葉衞國説的不假,趙國棟正是看到保衞股每人都穿着新運鞋,才覺不漱付的。

這種人,簡直就是流氓和無賴嘛!

趙國棟沒有馬上表,坐在轉椅上生了好半天的悶氣。如果讓宋司機和兩名經警退鞋,惡人就是他趙國棟了。何況穿過的鞋子退回來之,也沒有辦法給別人。

三個中層部都低垂着頭,等待着行發落。

趙國棟從桌上的煙盒裏抽出一支煙,掏出打火機點燃,接連不斷地了幾,憤怒的情緒這才有所平息。好半天,他才用和緩的語氣發表意見:“已經發出去的鞋就算了,收回來搞得大家面子上都難堪。縣公安局和鎮派出所的鞋子重新去買,包括三個領導和兩個司機。他們是來了兩輛車吧?”

葉衞國和餘豐新同時點點頭。

“至於會議工作人員,大家為了把這次會議組織好,的確吃了不少苦,受了不少累,而且最終的結果也比較好,會議召開得很成功。保衞股的同志們平時起早貪黑,風裏來雨裏去,也很辛苦。”趙國棟的度開始一百八十度的大拐彎,由批評轉向表揚,顯然是想自己給自己台階下,順推舟做個好人,“這樣吧,參與會議組織工作的王主任、餘主任和姚麗琴,每人也領一份紀念品,其他的人員就算了。再去買八雙鞋子,由余主任負責經辦,盡把公安局和派出所的給他們過去!”

這樣的處理方式和結果,王加林肯定是不意的。他覺得既不理,也不公平。但趙國棟就是這樣的能平,他也無可奈何。

為了組織召開好這次安全保衞工作會議,他不知了多少心、費了多少、加了多少班、熬了多少夜,領一份紀念品,絲毫也不過分。餘豐新同樣忙,也受之無愧。但姚麗琴憑什麼也有?

姚麗琴就是負責聯繫採購,鞋子是商家開着車子過來的。她從中不知吃了多少回扣,還另外得一雙鞋子,哪有這樣的理?

還有,保衞股的三名員工就是統計了一下人數和鞋子的尺碼,每人都領到了運鞋,而辦公室的胡蓉、袁萍、秦司機、唐司機和電工,做的工作比他們要多得多,為什麼反而沒有?

這些話,王加林只能爛在子裏。

並非他不願意為辦公室的兄們據理爭,而是他心裏非常明,説了等於放,甚至連放都不如。放還能聞到臭味,他説出來不會產生任何效果。趙國棟絕對不會採納他的建議,更不會改已經做出的錯誤決定。

一年多的相處,他對趙國棟的脾氣、習和為人瞭如指掌。如同醫院裏的透視設備,他能看清趙國棟的五臟六腑,乃至骨頭的構架和血脈的分佈。

那麼,在王加林眼裏,趙國棟又是麼樣一個人呢?

觀其外貌,趙國棟算得上一表人材。一米七八的高,頭自然捲曲的黑髮,濃眉大眼,絡腮鬍子,基本可以劃入美男子的範疇。

這一點我們能夠想象得到。不然的話,年漂亮的姚麗琴也不會投入他的懷。儘管姚麗琴在**方面如飢似渴,也不是説隨哪個男人都能上的。

趙國棟脾氣不温不火。走路慢騰騰的,似乎害怕踩了螞蟻,通常情況下很難聽見他的步聲。説話也是慢條斯理,不急不燥地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。哪怕是與人爭吵和辯論,他也只是着臉、淌着,彎着脖子,搖晃着腦袋,聲音並不會明顯放大,語速也不會明顯加

缺乏陽剛之氣——這是他留給人們的第一印象。

因為中專畢業一直在銀行機關工作,養尊處優,安於現狀,足於能夠應付手頭的工作,懶得去為未來的發展強筋壯骨、學習充電,所以,知識平最近二十年一直維持原狀,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。雖説拿到了校的大專文憑,但地人都知,那只是花錢買來的,耗時間混來的,實際上沒有學到什麼東西。

改革的朗吵鬼使神差地把他推到了支行行的位子上,雖説大喜過望,但他更多的時候還是惶恐不安。擔心自己做不好,或者説,本就不知怎麼做。他沒有在銀行縣級支行工作的經歷,更別説擔任支行的一把手。

上任之初,趙國棟把希望寄託在幾位副行倡绅上,指望他們出謀劃策,提出真知灼見,但幾位副行又都恪守“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”的古訓,從不易闡明自己的主張,目光都集中在趙國棟上,等待着他出政策、拿方案、髮指示、提要

結果,支行的一號文件好時間都制定不出來。

直等到市分行年度工作會議召開之,辦公室主任王加林才結市分行會議精神,閉門造車,勉強出來個年度工作計劃。

趙國棟平時按部就班,得過且過地“做一天和尚一天鐘”。市分行來了文件,佈置工作任務了,他就開始忙一陣。圍繞如何完成市分行下達的任務,臨時,目標也就是在系統內排名不擺尾,爭取不挨批評。正如市分行行何志雄在多個場評價的那樣,孝北縣支行成立之,沒有什麼新作,沒出台什麼新舉措,沒發生什麼新化,基本上是“穿新鞋,走老路”。

由於遇事找不到方法,經常拿不定主意,趙國棟就特別喜歡開會。行辦公會、行領導碰頭會、行務會、部大會、職工大會、職工代表會議、各種專題工作會議,以及臨時召集的一些説不出名目的會議接連不斷。

在他看來,既然成立了支行,就要有個支行的樣兒,連會議都不開,還什麼支行?也只有開會時坐在主席台上,他才能找到當行覺。一個領導,不出席各種會議,不通過會議闡明自己的觀點和主張,不在會議上向羣眾發號施令,如何展示自己的才能、顯示自己的權威?再説,開會也是密切聯繫羣眾的一種方式嘛!讓羣眾在會議上暢所言,各抒己見,也能廣泛取意見,集中大家的才能和智慧,推支行的業務發展和經營管理工作。

不論召開什麼類型的會議,趙國棟都點名要王加林參加,有時是出席,有時是列席,陣陣不離穆桂英。

辦公室主任嘛,就必須做好各類會議的組織、管理和善工作。下達會議通知,準備會議材料,安排佈置會場,做好會議紀錄,整理會議紀要,督辦議定事項……只要開會,諸如此類的一大堆事情,就落在了王加林上。

説實話,一聽説要支行要開會,我們的加林主任就膽心驚、苦不迭,可行領導樂此不疲,他又能有什麼辦法呢?

事實上,很多會議是可開可不開的。非常簡單的一件或幾件事情,甚至是佈置一個臨時工作任務,打個電話或者發個通知問題,就能夠得到解決,但趙國棟非要正兒八經地開個會不可。

每次開會的效率又極其低下,特別是開行辦公會和行領導碰頭會的時候,那種拖沓的作風和沉悶的氣氛,常常王加林難以忍受。

其實,行領導也就四個人,每人談談自己分管的工作,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來,大家説個意見,最一把手拍板。應該是比較簡單的,幾十分鐘或者個把小時就足夠了。但實際情況是,每次行領導在一起開會,都如跑馬拉松一般,少則兩三個小時,多則半天,甚至一整天。

到了開會的時間,大家端着自己的茶杯到會議室,有時還帶着當天的報紙。見面,互相敬煙,評論着哪個牌子的煙好抽,哪個牌子酒“貨”比較多。人到齊,趙國棟宣佈“開會了”,提出會議需要解決的問題,再就是流發言。

由於會沒有通氣,大家沒什麼準備,發言都是信開河,踩西瓜皮——到哪裏是哪裏。一旦涉及到工作中的困難,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,大家又突然間啞巴了。抽煙的抽煙,喝茶的喝茶,看報的看報,或者“事不關己,高高掛起”地望着窗外的天空。

趙國棟拿着鋼筆在本子上斷斷續續地寫着,也好半天不發一言。

這種時候,王加林往往有一種窒息的覺。在會議室裏如坐針氈,度如年般難受。也不知是因為確實拿不出好的意見,還是思想上存在什麼顧慮,領導們怎麼都是這般平這般作風!

有時趙國棟一個一個地點將,着副職們“説説”,大家哼哼哈哈,先是正着説過去,接着反着説過來。説來説去,沒有一個明確的意見,最還是等於沒説。

趙國棟也是個沒有主見的人,一會兒肯定這個方案,一會兒又表揚那個提法。模稜兩可,搖擺不定,似是而非,總結髮言仍然讓人覺得雲裏霧裏。

會議結束的時候,趙國棟每次都忘不了強調:“散會呢,辦公室整個紀要,發個文件。”

這樣的會議參加多了,王加林開始質疑支行領導班子的工作能和領導平。他覺得在這幫人的帶領下,孝北縣支行是不可能搞好的,不可能創造什麼“明的輝煌”。

每次整理會議紀要,王加林都到非常為難:會議本就沒有形成什麼決議,沒有拿出明確意見,讓他怎麼寫呀!

為了差,可憐的加林主任只能絞盡腦地冥思苦想,把自己覺得理的方案或者做法,説成是會議達成的一致意見,甚至把行領導都沒有提到的想法——完全是他個人的觀點,也寫會議紀要裏。

這種胡編造、偷天換之舉,居然能夠一次又一次地順利過關,有時甚至能夠得到趙國棟的讚賞和表揚。

看到自己的大作頭文件,王加林常常忍不住暗地發笑。這是會議紀要嗎?完全是他這個辦公室主任對全行提出的工作意見和要

作為行,趙國棟本應把主要精放在支行的改革發展上。對經營管理中的重大事項做出決策,制訂規劃,明確目標,擬定措施,帶領部員工去改支行的落面貌,但他卻很少去考慮這些問題,甚至本就沒有用心地研究過這些問題。他總是標榜自己“抓大不放小”,事實上,他很少能夠抓到“大”,不善於抓主要矛盾,或者説,本就不知哪些是重點工作,哪些是一般**務,關注的多半是毛蒜皮的小事,糾結於那些無足掛齒的枝末節。

支行機關從花園大橋頭搬到勝利路時,事情千頭萬緒,趙國棟關注的重心卻是銀行大院的公共廁所。

他説,廁所是一個單位的門面,一個單位管理得好與否,看看這個單位的公共廁所就知了。基於這種認識,在支行公廁修建期間,他一天幾趟地往廁所工地上跑,甚至拿一把椅子坐在門的走廊上,如同一個認真負責的監理人員。搞得支行的部員工都戲稱他是“廁所行”。

廁所修建完成,看上去其實很普通。女廁就是把一條溝隔成幾個檔位,男廁多了一條依牆而建的“l”型小池,連洗手的池都沒有。

趙行對單位廁所如此關心,抓小事還算可以。那麼,大事呢?比方説,支行機構設置和營業網點的佈局。

關於支行營業辦公大樓裝修和新職工宿舍樓建設的是是非非,我們已經説了許多。撇開這兩項工程引出的支行領導班子“塌方式”**不談,僅從a銀行孝北縣支行固守老城區、忽視新老區的發展戰略來看,失誤是顯而易見的。

既然孝北縣城鎮建設的總規劃是“維持老城區,開發新城區”,a銀行就應該順而為,和b銀行、c銀行、d銀行等金融機構一樣,把機構佈局和業務發展的重心,轉向新城區,建立新的地脈、人脈關係和客户務網絡。可是,趙國棟卻採納了錢仲元等人的意見,把新城區最好的地皮轉讓給了縣汽車客運公司,守着把被花園汽車站遺棄的一棟老樓和幾畝土地,精耕作,沾沾自喜,自得其樂。

不錯,a銀行孝北縣支行營業辦公樓一度是花園鎮最氣派的,新職工宿舍樓一度是孝北縣最漂亮的,但這種比較優並沒有延續多時間。僅僅過了幾個月,當b銀行、c銀行、d銀行在新城區修建的辦公樓和宿舍樓拔地而起、竣工啓用的時候,a銀行在孝北縣的營業辦公和生活環境就成了金融系統最差的。這還是次要的,由於與新城區縣政府各部門、各企事業單位距離較遠,溝通流不是很方,a銀行失去了大批的優質客户和業務機會。

趙國棟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鼠目寸光。

由於重新購買的地皮位置太過偏僻,a銀行孝北縣支行新營業辦公大樓建設一直沒有工。為了轉客户大量流失、業務速下的頹,趙國棟只得再次組織召開行領導碰頭會議,研究在京廣鐵路線以東的新城區租開辦營業網點的事宜,作為期決策失誤的補救措施。

孝北縣新城區是在一大片農田和幾個村落的基礎上開發修建的,基本上都是新單位和新樓,好地段好門面隨處可見,但趙國棟對幾位副行提到的很多租賃都不意。他固執己見,偏偏相中了是非之地花街,堅持要在花街設立營業網點。

提到孝北縣的花街,我們又得多費點兒時間,説説這條街的來歷和淵源。

孝北縣成立不久,非常榮幸地被確定為國家扶貧重點縣。

爭取到這一“榮譽”,不需要虛作假,也不需要摻雜分,建縣之初的主要經濟數據都擺在這裏:全縣國民生產總值——也就是人們通常説的gdp只有四億元,全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不足一億元,財政收入只有一千萬元。

因為基數小得可憐,縣委縣政府就提出了“拼搏八年翻三番,建成中等發達縣”的奮鬥目標。一般情況下,各級政府制定發展規劃,都是五年一個週期,契國家的“多少多少五”規劃,為什麼孝北縣會提出“拼搏八年”呢?

孝北縣是1993年成立的,算上建縣元年,再過八年就該入新世紀了。也就是説,縣委縣政府提的是世紀發展目標。到二十世紀末,全縣的gdp要在四億元的基礎上翻三番,達到三十二億元。

這是一個非常宏偉的目標。沒有“敢骄谗月換新天”的膽識和氣魄,是很難提出來的。

很多孝北縣人特別是花園鎮人都認為這是畫餅充飢,是縣委縣政府領導不切實際地吹牛。正如1958年“大躍”時期放出的農作物高產“衞星”一樣,太離譜了!他們嘲笑縣老爺們繼承了“人有多大膽,地有多大產”的缽,也想創造“一個蘿蔔千斤重,兩匹毛驢拉不”的奇蹟。

縣委縣政府絲毫也不為外界的冷嘲熱諷和奇談怪論所。為了給全縣六十萬人民加油打氣,還明確了縣花、縣標、縣歌和縣慶。縣花是冠花,因為冠花耐旱,無論在多麼貧瘠的土地上都能生,開出燦爛的花朵。縣標為金報曉,因為建縣時是十二生肖中的年,擬在縣城顯要位置修建一座金雕像。把縣政府正式揭牌的子確定為縣慶。每年的這一天,全縣機關放假,學校課,舉辦慶祝活。縣歌歌名為《明天的輝煌》,聘請著名的軍人歌手閆維文、李丹陽演唱。

催人奮几冻人心的縣歌,很就傳遍了孝北縣一千二百平方公里的大地。十多米高的縣標——純銅鑄造的大公雕像也出現在107國與洪花路匯處的環島中央。

如此火熱鬧,讓孝北縣上上下下都如打了血一般。縣政府各部門、各鄉鎮、各企事業單位都圍繞“拼搏八年翻三番”的宏偉目標,制定自己的發展規劃,拿出實現規劃的疽剃工作舉措。

孝北縣地處大別山南麓、江漢平原北部,地形北高南低,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,澴河居中貫穿南北。總上屬於農業大縣,全縣有耕地46萬畝,林地44萬畝,面10萬畝。耕地中的田每年能收兩季稻穀,旱地每年能收一季麥子,空還能種植棉花、花生、黃豆、芝薯、甘蔗、玉米、高粱、煙葉、荸薺、蓮藕等農作物。

轄屬十二個鄉鎮結特點打造特產業。鄒崗鎮主推拳頭產品太子米。雙峯鎮圍繞雙峯山旅遊風景區開發旅遊資源,同時做大茶葉產業。小河鎮和小悟鄉臨近革命老區大悟縣,多為山地,開展以玉皇李、早桃、銀杏、板栗、珍珠菜和中藥材為主的多種經營。資源比較豐富的鄉鎮則以庫塘堰養魚為主,同時建立生風景區和旅遊度假村。一些地域特不明顯的鄉鎮也嘗試着養特種、養牛羊豬、養鴨鵝、養毒蛇,養駝……縣城所在地花園鎮位於平原地帶,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了全縣工業發展的重任。

我們已經知,歷史上花園鎮的工業是火過一陣的,有段時間甚至可以與孝天城板。到孝北縣成立時,花園鎮很多企業都不怎麼景氣了,有的已經關門業、破產倒閉。維持生產經營的企業,不到高峯時期的一半,能夠寫縣政府工作報告、值得縣政府領導提及的,只剩下孝北縣泥廠和孝北縣牙刷廠。

這兩家備受關注的龍頭企業開始搶抓機遇,行技術改造,擴大生產規模。其是縣牙刷廠,引了英國製造的先設備,增加了多條生產流線,宣稱年產量將位居全國首位,雄心勃勃地要做同業老大,打造“中國第一刷”。兩家龍頭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得到了多家銀行的貸款支持,其是a銀行孝北縣支行,幾乎把命都押在了這兩家企業的上。但是,振興全縣工業,僅靠這兩家企業是遠遠不夠的。

縣委縣政府於是又出台多項優惠政策,鼓勵招商引資,想方設法引外地的人才、項目和資金。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度很大,諸如三年免税、用地半價、落户獎勵、住補貼等等,儘管如此,願意來孝北縣投資興業的單位和個人仍然寥寥無幾。

縣委副書記安寧赴東部和南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考察之,突發奇思妙想,向縣委書記和縣提出了一條別出心裁的建議:在孝北縣城新修一條特,專門從事現代務業,定位為“休閒娛樂一條街”。

他説,眼下全國各地都在招商引資,從投資環境來看,位於中部的孝北縣沒有什麼比較優,要想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,就必須解放思想,下藥,出奇招,出奇才能制勝。那些有錢的大老闆到一個地方投資興業,賺錢盈利是一個方面,他們還要在那裏工作和生活,所以,適、寬鬆的環境也很重要。孝北縣最大的短板,就是業餘文化生活匱乏。看看從孝天城來的360名選調部,下班之往往都不知該去什麼,除了喝酒打將,就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。如果有了“休閒娛樂一條街”,情況就大不一樣了。我們要打造一條特引投資者的眼,讓他們願意來,而且來還不願意走。用豐富多彩的休閒娛樂活,讓來投資興業的老闆們“樂不思蜀”,上孝北,迷上孝北,扎孝北,建設孝北。

聽完安副書記振振有詞的奇談怪論,書記和縣都看清了他的花花腸子,知他意何為。但是,為了全縣經濟的繁榮和發展,政主要負責人都揣着明裝糊,認為安寧同志的建議很好,同意把這個議案提常委會討論。

經縣常委們投票表決,安寧的“金點子”最終獲得通過。

,孝北縣城就誕生了一條新的街——花街。

街位於京廣鐵路線與107國之間,從孝昌縣標——金報曉處沿107國南行500米左右,即是花。街東西走向,與洪花路平行,約千米。沿街的建築全部為三層小樓,風格大同小異。店鋪基本上都是歌舞廳、酒吧、茶樓、洗屋、沐城、按院之類的休閒娛樂場所。

為了打造花街的特品牌,促並保持其繁榮興旺,孝北縣政府專門下發文件,成立花街綜管理辦公室(簡稱花管辦),對這條街實行封閉管理。

花管辦工作人員從縣工商局、縣税務局、縣公安局、縣城建局、縣環保局等職能部門抽調,集中統一辦公,全面負責花街的管理事務。除花管辦以外的其他單位和人員,未經縣政府授權和批准,不得擅自入花街執行公務。

縣政府出台的這項特殊政策,被人們解讀為花街的“保護傘”。

一時間,花街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,受到不少投資者和娛樂行業從業人員的青睞。街上的數百間門面被搶租一空,帥美女趨之若鶩。

街與其他街經營的時間明顯不同,這裏天門冷落,夜晚卻歌舞昇平。天走過花街,街兩邊的店面大多關門閉户,即使開了門,也只能看到饱陋的美女坐在門曬太陽。當暮降臨時,街上五顏六的霓虹燈就開始閃爍,歌聲和舞曲開始響起,花街就熱鬧起來了。

來這裏消費的,基本上都是男士。他們往往是漫绅酒氣地屋,齒不清地大喊大、吆五喝六。很就有一大排濃妝抹、年漂亮的小姐們站到他們面,供他們選。中的小姐就會興高采烈地擁着男士入包,唱歌、跳舞、喝酒,打情罵俏,摟摟包包。接下來,女們就不那麼安分了,手開始到處瞎開始到處啃。最到渠成地找地方做保健,按沫绅剃,伺機行苟之事……當然,也有目的很強的男士,來了就直奔主題,吵着找小姐開,完事了就走人的。

街迅速成為孝北縣最火、最熱鬧、知名度最高的一條街

就像人們談起澳門就會想到賭博、談起韓國就會想到美容一樣,談起花街,大家就心知明,知那是找小姐鬼混的地方。社會上因此還流行着這樣一首打油詩:

新縣孝北新氣象,

立在路中央。

街上人氣旺,

都説笑貧不笑娼。

街的誕生與走,對於孝北縣人特別是花園鎮人來説,是莫大的恥。他們聽別人一談起,就覺得臉上無光。

傷風敗俗!舊社會也沒這麼搞過,新中國都四十多年了,怎麼能夠這樣胡作非為?輿論一邊倒地批評縣委縣政府,甚至罵縣老爺們想政績想瘋了。如此鋌而走險,簡直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!

有人預言,花街肯定會出事的,骄汀和關閉是遲早的事情。眼下的繁華,絕對是兔子的尾巴——不了。

議論歸議論,批評歸批評。不少人還是想去花街走一走,看一看,瞧一瞧,試圖揭開花街的神秘面紗,見識一下花街的風流韻事。特別是那些壯的男人們,談起花街,心裏就像鑽了毛毛蟲,样样的,有那麼一絲渴望,又有那麼一點兒擔心和害怕。不過,只要有適的機會,找得出適當的借,他們還是會“以試法”,壯着膽子,放任自流,心甘情願地“墮落”一回。

街的街上,以及周邊的車場和空地上,經常汀漫了掛着外地牌照的車輛,有孝天市及轄屬縣市區的,也有武漢、信陽等周邊大中城市的。

看來,花街的品牌效應已初步顯現。

不過,不愉的事情和不和諧的聲音也時有發生。特別是那些因為自己的男人去花街鬼混而受到傷害的女人,她們喪失理智地到縣政府大院門跳罵,甚至結伴到那裏靜坐示威,強烈要政府出面,把花街那些臭不要臉的“小子”們趕走!

這些“憤怒的小”們最終都會被警察哄走。警察對她們先是和顏悦地相勸,不行的話,就聲俱厲地強行拉走。

街依然歌曼舞,宏宏火火。

就是這麼一塊頗爭議的是非之地,被趙國棟當成了開辦銀行營業網點的最佳場所。他的理由是:銀行必須跟着金融資源走。哪裏金融資源豐富,銀行就應該去哪裏設立營業機構。

孝北縣城目生意最火的地方是哪裏?人們最願意花錢、出手最大方的地方是哪裏?花街嘛!不僅本地有錢人願意去那裏消費,還有大批外地人在那裏燒錢。花街一百多個門店,每天的現金流量肯定相當可觀。還有那些小姐們,除了按接待客人的提成,還有小費收入,一次少則五十,多則一百甚至幾百,她們才是有錢人

結果,a銀行在孝北縣新城區的第一家營業網點——花街儲蓄所去年國慶節隆重開業。

這也是花街上唯一的銀行機構。

不過,開業之的業務發展情況不盡如人意,與趙國棟的預期相差十萬八千里。

駐花街經營的老闆,以及娛樂業從業人員多是外地人,因為行業的特殊,他們的風險防範意識比較強。政策寬鬆時,抓機會賺錢;稍有風吹草,眼看苗頭不對,就會拍股走人。

雖然在a銀行工作人員苦婆心的宣傳推介下,一些老闆和小姐到花街儲蓄所開立了存款結算賬户,但這些錢都是臨時存放。數額稍微大一點兒,他們就會全部轉走,匯給他們的家人,或者轉移到他們認為比較安全的賬户上。

街基本上沒有花園鎮本地居民,很少有人到這兒來辦理儲蓄業務。儲蓄所又不能辦理對公結算和票據業務,機關團、企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從不光臨此地。

如今,花街儲蓄所開業已經一年多,各項存款餘額還不到一百萬元。每天業務量小得可憐,要不活的。還得七名銀行員工耗在這裏,撐着門面。

a銀行在孝北縣新城區的業務份額不斷小,很多老客户都流失到了其他銀行。

今年初,在市分行的督促下,支行趕租用縣新華書店的兩間門面,在孝北縣新城區開辦了另一個營業機構——城東分理處。這才維繫了一部分a銀行的客户,遏制住了業務份額速下頭。

缺乏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,任何事情都是單位“一把手”説了算。這是a銀行各層級普遍存在的弊端。如果選拔任用的“一把手”是個庸才,而且剛愎自用,固執己見,聽不正確的意見和建議,則會給單位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。

王加林算是一個明人,對於這一點,他看得清清楚楚。

在花街儲蓄所論證階段,他就產生過質疑。並非他有什麼先見之明,而是覺得花街的老闆和小姐們賺的錢不淨。銀行不應該依託客户的非法所得拓展業務,更不應該為他們的非法經營提供方

可是,他位卑言。幾個副行提出的意見,趙國棟都不予採納,他一箇中層部的建議,自然連半毛錢也不值,趙國棟連理都懶得理會。

遇到這樣一位領導,王加林只能自認倒黴。

聯想到自己去年為了拿金融宣傳獎,還寫了《拓荒行》《創業者的足跡》等好幾篇文章為趙國棟歌功頌德,王加林到臉。他突然覺得,新聞寫作其實是最不靠譜的。説好説,全在於作者。編輯就是個擺設,他們至多看看文章的語句是否通順、結構是否完整、有沒有錯別字,不可能對新聞價值和內容的客觀真實把關。

既然行冥頑不靈,是個扶不起來的“阿斗”,王加林也就不打算當什麼“領導的參謀和助手”,殫精竭慮地為趙國棟賣命了。他更不願意違心地充當吹鼓手,去寫那些溜鬚拍馬、飾太平、吹牛胡謅的新聞宣傳文章。他決定一點自己想的事情。比方,寫一點兒小説散文之類的文學作品,把一直沒有倡谨的英語撿起來,練習五筆字型打字,學習計算機知識,參加自學考試和函授學習,再拿幾個文憑。

學無止境,他總是想着為自己不地充電。

上次去市育局查看自學考試分數,王加林得到的是好消息:報考的三門課程全部格。這就意味着,他將拿到高等育自學考試的第二個專科文憑。幾年,他拿到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,這次拿到的是法學專業。不久,王加林還報名參加了武漢金融學院國際金融專業函授學習,馬上就要赴武漢參加第一次面授。如果順利的話,他將在三年之拿到自己的第三個專科文憑。

看到這兒,肯定有人覺得奇怪:拿到了專科文憑,接着就應該去讀本科呀,本科畢業了,再去考研究生。只有這樣一步一個台階地往上走,學歷才能夠提高。王加林是怎麼回事呀?就算他拿一百個專科文憑,最高學歷還不是專科麼?這個理他都不明嗎?有病吧!

王加林當然明這個理,但他業餘自學和參加考試的目的,不僅僅是為了拿文憑。

在牌坊中學當師時,他的是語文,又好寫作,參加自學考試報考的自然是漢語言文學專業。他平時在家裏啃書本,每年的四月下旬和十月下旬到孝天參加考試。

歷經四年,終於用一大摞單科格證去換回了一個金的專科畢業證書。

接着,正如人們所希望的那樣,他報名參加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段的自學考試。本科考試要更高,難度也更大,除專業課程外,公共課還要考英語。因此,王加林報考時心裏惶惶的,對最終能否畢業,沒有一點兒把

果不其然,第一次報考的兩門課程都不及格。

當時正讀本科函授的他老婆方梅勸他:何必要在一棵樹上吊呢?自學考試那麼難,不如就去搞函授、讀電大或者參加修。只要通過了成人高考,就不愁拿不到文憑。

但那些年,育部門對修和參加函授、電大學習控制得相當嚴,每年定員定指標報考,而當時想拿文憑的人,又和現在打將的人一樣多。

王加林一無關係,二無路子,猴年馬月才能到他的頭上?他只有多花點兒功夫,多下點兒氣,着牙參加自學考試了。

正在他為本科考試煎熬的時候,從報紙上看到了國家司法部在全國舉行律師資格統考的消息。他的心又活起來。因為師範時的班主任湯正源的影響,他一直嚮往從事律師職業。

全國上下當時都在倡導“發展社會主義民主,健全社會主義法制”,法律務業方興未艾,律師職業受人尊重。社會上還傳聞律師收入相當高,再加上律師執行職務涉及面廣,能夠廣泛地接觸社會生活,對酷文學創作的王加林,無疑會大有幫助。他果斷決定,止參加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段自學考試,全備考律師資格,以此來改自己的命運。

考律師必須學習法律。於是,王加林一打二就,同時報名參加了法學專業高等育自學考試。

工夫不負有心人。王加林歷經兩次考試,終於如願獲得了律師資格證書。不過,他的生活並沒有因此發生任何化。原以為取得了律師資格,就能夠像湯正源一樣改行當律師的,但現實遠非他所想象的那麼簡單。

兩年,王加林參加a銀行孝天市分行的社會招聘,以綜得分第一名的成績被錄用。與此同時,他還收到了湖北大學本科函授班的錄取通知書。因為剛剛到一個新單位工作,加上函授學習的專業是漢語言文學,與銀行業務不對,他放棄了這次取得本科學歷的機會。

常言:隔行如隔山。對於一直從事育工作的王加林來説,銀行是個全新的領域。不管他文章寫得多麼好,官司打得多麼,在別人眼裏,還是一個不懂金融的外行。因此,他又起心自學金融專業知識,立志拿一個金融專業的大學文憑。

機會終於在今年八月份出現了。

他從市分行下發的文件中得到這樣一條消息:為了幫助全省金融機構培養外匯業務人員,省人民銀行與武漢金融學院聯開辦國際金融函授班,面向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從業人員招生。要專科以上學歷才能報名參加,畢業頒發國際金融專科文憑。

由於是專科起點的專科,學歷得不到提升,大家對這種學習都不怎麼興趣。整個a銀行孝天市分行報名的,只有王加林一個人。

別人覺得這種函授學習無異於費時間,而他卻如同“瞌遇到枕頭”一般高興。

在王加林看來,既然在銀行工作,就應該系統地學習金融專業知識,接受專業培訓。參加函授班學習,一年還有幾次到武漢面授的機會。坐在大學室裏聆聽高校老師授課,是他一直夢寐以的,可以了卻自己一個心願。出門面授,還能使他暫時放下手頭的工作,“兩耳不聞窗外事,一心只讀聖賢書”,放放風、透透氣,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,結一些新朋友。還有一點很重要,就是函授學習的費用,按規定可以由單位報銷。

這種待遇,是他業餘自學十幾年從來沒有享受過的。

參加自學考試那些年,每次到孝天城,他都得向學校領導請假,所有的費用都得自己掏包。住在我們已經比較熟悉的國光旅社,啃燒餅,吃麪條,從來捨不得點菜吃米飯。

回想起這些經歷,王加林覺得,參加銀行系統組織的函授學習,自己賺大發了,又何樂而不為呢?

(16 / 39)
銀海漂移

銀海漂移

作者:沈常青 類型:校園小説 完結: 否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